您在此: 主頁 > 關於我們 > 澳門人.澳門情
巾幗不讓鬚眉 鐵面無「思」女判官

  球證──賽事中的重要角色,須於電光火石間,明察秋毫,作出裁決;並要沉著冷靜,應對隨時出現的言辭挑釁或侮辱。澳門首位女性國際籃球裁判李思敏從事球證十餘年,不但常為本地賽事執法,更多次獲邀擔任國際賽及綜合性運動會裁判。李思敏直言每場比賽都是新挑戰,讓她更了解自己的能力。

    曾是澳門女子籃球代表隊成員的李思敏,九六年接觸球證工作,目的是要熟悉比賽規則及球證執法的角度,以利賽事部署。但自此與裁判工作結下不解緣,後更考獲國際裁判執照,成為澳門首位女性國際裁判。李思敏憶述:“鄰近的香港和新加坡對我通過了考核迴響很大,因這兩個地區當時都只著重培訓男子裁判。”

澳首位國際女裁判

    執法能力得到肯定的李思敏,除擔任澳門代表隊的隨隊裁判外,更獲得國際籃聯和亞洲籃聯邀請成為中立裁判,先後執法多哈的“海灣盃”國際女子籃球錦標賽,以及在拉脫維亞舉行的U20女子籃球賽,並參與東亞運、亞室運、葡語運等大型綜合性運動會。執法經驗豐富的李思敏透露:“澳門籃球隊出外參賽的機會不多,成為隨隊裁判的次數亦相對較少,故大多是應邀出任中立裁判,算是外界對自己水平的認可。”

自我增值與時並進

    球員與球證角色對立,後者偶爾會成為“箭靶”,被情緒失控的球員以“三字真言”辱罵。李思敏去年曾遭遇類似的不禮貌對待,該球員終被罰停賽。李思敏坦言:“世界上有很多種人,只要對自己有信心,不斷自我增值,有能力便毋須擔心不被肯定。”李思敏認為在知識水平較高的地區,遇到與球證爭吵的機會較低,球員、教練都熟讀球例,懂得理性解決問題,她亦經常提醒自己要與時並進,加深對球例的認知,才能降低出錯機會。

鍛練EQ認清對錯

  李思敏在球員時代很少與裁判爭論,自言明白發脾氣亦不會改變判罰,成為裁判後更了解新角色的情況。她指出:“裁判工作可訓練EQ,需要主觀判斷能力,但亦要客觀處事,確保比賽順利進行。這正好教會我做人處事時有對錯,而球證的宗旨便是盡量少錯,每次執法遇上疑問會即時求證,過後亦會反思。”

李思敏培育後進出分力

  李思敏直言:“裁判生涯較球員長得多。”話雖如此,但要傳承下去同樣需要一批後繼力量,使澳門籃球裁判工作年青化。總會陸續推出裁判培訓班、裁判評核員培訓營等活動,讓更多有志之士藉此投身其中,為單項發展出一分力。不時外出執法大型賽事的李思敏亦樂意與年青裁判分享經驗。

澳首辦評核課程

  籃總近年先後多次舉行籃球規則研習班等課程,推動更多年青人加入裁判行列,去年更舉辦地區裁判導師及評核員培訓,為晉升制度儲備人才。李思敏透露:“聽亞洲籃協反映,澳門是亞洲首個地區要求開辦評核員課程的,其他地區都想參加,但我們只供本地有興趣人士參與。”

年青球證欠主動

  本地部分球員一人分飾兩角,兼任裁判角色。李思敏指出:“年青球員兼顧球證工作,執法時未必懂得擺脫球員身分。始終兩者角色不同,不能過分顧慮球員感受。”她又認為澳門年青球證普遍主動性不足,錯過很多實踐執法,累積經驗的機會:“有些人想做才做,可能本地競爭較低,導致類似情況。外國球證會很享受及珍惜執法機會。即使考核裁判執照後,若疏於執法,水平也會降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