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,經常從新聞中見到有關健康人士運動期間或運動後猝死的報導,是“心源性猝死”是其中原因之一,根據臨床經驗,其死因可以歸為兩方面的因素:死者本身患有疾病和救援不足。
即使平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、身體狀況良好的人士,也不能完全杜絕疾病隱匿存在的可能性,例如陣發性心律失常,倘於沒有病發時進行檢查,即使聽診、心電圖及心臟彩超也未必能發現問題,更何況是一般的健康檢查。此外,亦有可能是在健康檢查後患病,如急性心肌炎,病發時症狀很輕,可能致使患者像感冒一般疲乏,但當需要挑戰心功能時,情況可能突然惡化,出現心律失常,甚至猝死。若是年紀稍大,還需考慮冠心病因素;假如仍屬青壯年人士,也要留心惡性心律失常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。概而言之,心源性猝死常由於病情隱匿,相對難於預防。高危人群包括年紀大、有冠心病家族史、肥胖、吸煙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及長期服用避孕藥等。上述人群應該在運動前進行健康檢查評估風險,並在醫療指導下循序漸進開展運動。任何人在運動時必須量力而為,一旦出現胸骨後心前區壓逼痛、頻死感、冒冷汗及頭暈等不適,就要停止運動尋求幫助,不應盲目堅持。
心源性猝死搶救方法就是要恢復正常心律。心跳停止4-6分鐘,腦細胞就開始受損,超過10分鐘,腦組織壞死,可見現場搶救的重要性。現場搶救的手段主要有CPR和AED。CPR即心肺復甦法,包括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,優點是無需輔助工具,無論何時、何地、何人都可以操作,一意識到心跳停止即可以開始。全民推廣學習CPR是全球趨勢,有效的CPR可以提高每個市民被救援的機會。
所謂AED,即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,是搶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裝置,打開裝置,按照語音指示操作,把電極片貼好,語音會指示除顫時機和CPR配合的時機。配合有效CPR可提高恢復正常心律的機會、生存機會和減少腦缺血損傷。AED的操作並不難,難的是在危急時想起和找到。AED在各國的放置位置不一,一般在公眾聚集的地方如機場等都會放置,發達地區甚至在大型超市都有放置,供公眾使用。在國內,通訊APPs如微信可顯示AED的放置位置。在澳門,機場、碼頭、賭場及醫院等均可找到AED。澳門政府和民間團體有課程供市民學習CPR和AED。